关于中国近代人口史的综述

点击数:275 | 发布时间:2025-06-06 | 来源:www.cncqra.com

    社会史作为历史学的范畴,其涵盖的范围十分广大,其中包含对人口史的研究,学术界对社会史中关于中国近代人口史的研究成就颇为丰富,特别近二十年来,经过史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笔耕不辍的努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关于中国近代人口的研究已拥有了肯定基础性的认识,对于历史上中国近代人口的研究有一些零散的资料,但仍然缺少专题性的著作。海外作品方面,仅以何炳棣所著《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年英文版)》较为全方位。下面仅就查到的有关的国内要紧论著加以整理介绍:

    1、著作类

    关于中国近代人口的著作不少,像东北经济区统治年鉴:国内历代人口之二――国内近代人口,金毓服的《东北通史》一书中也提及到了东北近代人口的近况问题,范立君主编的《近代关内移民与中国东北社会变迁(1860-1931)》(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与胡焕庸先生所著《中国人口地理(上下册)》(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1986)等,还有关于流民的专著池子华所著《中国流民史(近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流民,作为一个人口组成的一个部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古时候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具备不一样的特征。作者在依据很多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汇总了多年的研究成就,探讨了中国近代流民的发生机制近代流民的流向与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种种影响,通过对流民问题的透视,能够帮助读者全景式地知道中国近代社会。

    人口史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葛剑雄先生的《中国人口进步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此书三十余万字,不只有中国二千多年以来人口数目变化及其缘由和特征剖析,而且还包含人口构成、人口再生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中国人口调查规范的由来和演变过程、现有人口资料的评价和运用等均作了论述。在中国近代人口问题研究上,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是姜涛,其有关著作有:《中国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人口史话》(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11)、《中国近代人口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与发表在政治与经济上的几篇文章“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初探”“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及城乡人口结构的现代启示”。其中,《中国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人口史话》一书,较为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人口流变的历史进程,并从时间和地域等方面着重对清朝前中后三期、南北方人口的进步变化作了细致的描述,深挖每一次变动的具体成因,为以后国内人口的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姜涛同志所著《中国近代人口史》,作为“中国社会史丛书”之一种,包括了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减、地域分布、人口流动态势、农村与城市人口的构成、统治阶级的人口政策等等,不失为一本系统且详尽的人口性著作,可以说揭启了近代人口历史的面纱。

    除此之外,还有行龙所著《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人民出版社)和一些文献类“中国人口”丛书著作:《中国人口(辽宁分册)》(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1987.12)、《中国人口(吉林分册)》(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1988.10)、《中国人口(黑龙江分册)》(中国则政治经济出版社1989.4),其中行龙所著《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人民出版社)一书首次从社会史的角度对中国近代人口史进行了探讨。这是一部以中国近代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历史问题的学术专著。

    2、报纸论文类

    对于社会史中人口史的研究除去以上提到过的著作外,还有一些文章论文对这一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东北近现代人口史的研究,如:胡焕庸的“东北区域人口进步的回顾与前瞻”、刘含若的“东北人口史再探―兼评中国人口东北三省历史人口部分”、王晓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谈”、刘金福(吉林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近代东北俄侨人口情况的历史考察”等,其中“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谈”一文讲述了近代,尤其是东北开始大规模开发后,东北人口的飞速增加。文中强调了大规模移民是近代东北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对于东北人口数目的增长与人口组成有肯定的借鉴意义。

    此外,还有一部分有关的学位论文,如:论文集“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陈彩章所著.民国丛书:第三编第16册.上海:上海书店,1930)、浙江大学范立君的博士学位论文“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吉林大学人口学硕士田步伟的学位论文“东北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吉大刘新荣的博士论文“东北区域人口变动及对经济进步的影响”、任启平,陈才“东北区域人地关系百年变迁研究一人口、城市与交通进步”等等。其中,“东北区域人口变动及对经济进步的影响”一文结合人口和地区经济进步理论,从多个角度对东北区域人口与经济进步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和系统的剖析。探讨了东北区域人口总量及变动趋势、东北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结构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东北区域人口变动对经济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

    3、期刊类

    期刊中包含人口史的文章主要有:姜涛的“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近代史研究,1994,(03).)“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及城乡人口结构的现代启示”(策略与管理,1994,(04).)、刘含若的“东北人口史初探”(学习与探索,1983年06期)、刘新荣的“东北区域人口结构与经济进步的关系”(长白学刊2012年第1期2012总第163期,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王国臣的“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进步的影响”(人口学刊2006年第2期总第156期,延边人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2)、徐德莉的“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学术平台2010年第6期总第233期)、王晓峰的“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民浅谈”(东北亚平台,2000.4.)、高乐才的“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东北师人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总第214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还有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1期总第120期王杉“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特征及影响”、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由茅家琦和池子华合作的“探索中国近代人口演进的历史轨迹―中国近代人口史简评”、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其原载地理学报1935年第2期,现已收入论中国人口之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杆1983年版)、阴山学刊2006年12月第19卷第6期由高忠芳,侯德仁发表的(苏州人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021)“铁路进步与近代人口流动”、宫玉松的“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性质”(中国农史1989年第2期,山东财经学院社会科学部)等等。

    以上期刊中的文章多侧重于对人口增加流动和移民问题的研究,比如“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进步的影响”和“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分别从不一样的角度论述了人口增长和流动的问题。对人口流动迁移的研究,有益于大家从社会史的大的方面去愈加深刻的研究东北史,同时也是对社会史的又一次认识。

    纵览以上研究成就,不难看出,关于近代人口史的研究还处于待深化阶段,需要进一步拓展。著作和文章多侧重于社会学角度,而社会史方向的研究较薄弱,且多重视人口的增长、流动、迁移对社会的影响,人口与经济进步关系,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等方面。人口史学问题,作为社会历史学海量研究问题之一,以期在微观上对宏观研究进行一些细化的补充,期望在丰富中国近代人口史研究的基础上,也叫人们在微观上愈加深刻知道这一热门问题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